查看原文
其他

【精】小蓝海高门槛--控制工程仿真方向职业分析(共7392字,宜深度阅读)

陈思炜 知己职彼
2024-09-05
原创:陈思炜
编辑:小知(公众号“知己职彼”编辑)
已委托律师对本账号发布的内容维权,从不发律师函,直接传票,侵权必究。

本文共7392字,阅读全文约需15~20分钟,不能建议碎片化阅读。

1. 标题解释之“小蓝海高门槛”

a. 蓝海,代表1.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较低,2.行业相对不成熟,劳动力市场需求亦可能较低。

b. 小蓝海,是为了补充说明1.其所处的市场较窄小2.相应的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也较低。

c. 门槛,对大学生在校生来说意味着,自己能否顺利找到工作的判断标准之一。

d. 高门槛,是对门槛高低的更准确描述,有助于判断能否够着“好工作”的真实门槛,也有利于辨别能否在入行后获得较高职业成长(够着低门槛入行和高门槛入行的职业发展截然不同),并能进一步为我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延伸解读

众所周知(坊间传言)的是,“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专业。

但所谓“天坑”,非常重要的一个底层原因是,以生物为例,学生们都知道: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但问题是,太多学生误把专业(学科)的发展前景和自己今后的就业前景直接划等号了!

权威们所说的“好”指的是学科对应的产业,从产学研的角度来说,这些领域的进步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相关人才”被大量需要!

而问题正出在了“到底是是哪些相关人才被需要”,以及“这些人才对应的职业”能让多少读这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感到满足?

答案是:真正能与专业&学科&产业前景划等号的,是那些具备足够高精尖技术水准的能够着足够高门槛的)技术类职业!(即我的文章【精】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共8602字,各行业通用)里提及的“高级技术型中台类职业”。)

“生化环材”是如此,控制工程仿真方向亦然。然而似乎更糟糕的是,在包括知乎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大量卖课的账号在肆意发布各种鼓吹该职业“高薪高成长”!

更恶劣的是,通过“只要XXX学会XXX分析软件,顺便拿下XX证书(数以几十计的各色证书),便能XXXX”的各式话术,不断在含沙射影“想从事工程仿真类技术工作的门槛并不高”!

事实上,坊间更多仿真领域的从业者也有普遍的抱怨:

“太多企业根本不重视仿真,哪有什么发展空间!”

“多数企业连基本的技术和标准都很粗糙,数据沉淀也不足够,这样做仿真模拟价值能有多大?”

“对仿真重视的大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太高了,博士现在都一大堆挤不进去,更别说普通的本硕了,门槛是在太高了!”

“薪资虽然不算低,但比起IT行业程序员来说,我们的强度也大得多,简直就是拿命换钱,性价比太低!”

所以,仿真模拟方向要找到好工作,不论从难度、工作的投入产出比还有成长空间来说,真的只是多学一些应用软件、多考几张证书那么简单吗?

“天坑专业”的帽子是不是也差点要落在这样一个应用型工科专业头上了呢?


3. 高薪职业仿真工程师背后的真相

3.1 薪资水平数据的谎言

请问,当你看过以上两幅柱状图后,会得出怎样的判断?

“人人转码”的时代下,程序员工作绝对香!

什么?平均薪资比程序员还高?

这仿真工程师职业难道还不够香吗?!


且慢...我说两点:

第一,程序员职业远没有前两年说的那么香了。

(对参照物的认知就错了)在我的文章【精】计算机=新天坑?CS专业避坑指南(全文共5080字)里提到过,目前市场上每3个合格的程序员只有1个可以找到工作,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配之结构性矛盾在加速恶化。

第二,仿真工程师行业隐性门槛很高。

首先,

以上数据给你说了样本数了吗?

再换个角度,

以上数据有说明市场对仿真工程师的实际需求吗?

相比“程序员”又具体少了多少呢?

我的判断很清楚,基于我的市场调研,仿真工程师行业隐性门槛很高,小蓝海市场之下,就业需求远不如卖课卖证的那帮人说的那么大。

注意了,是“远不如”!

听我一个人说你们可能还不信,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其次,即便入行从事仿真工程师后,职业发展上升通道里的隐性门槛之高同样超乎学生们想象。主要原因在于:

该职业所需持续学习掌握的知识量巨大,细分领域技术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理论、算法、工具,以及大量的写作(proposal、ppt、report)+presentation+出差+OT(加班)。

如果未能进入产业标准较高且市场需求够大的领域,大工作量背后难以形成可观的、可归纳总结的、体系化的方法论,唯一不变的就是始终在变,与之相应的就是持续显粗糙的技术、技术迭代的缓慢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受限。

接下来的第4部分会对产业赛道选择做一定的分析和推荐。


3.2 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真相

以上,仅希望提醒大部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早日认清现实——

工程仿真技术确实是有价值和前景的,但仿真工程师这样的技术类职业的隐性门槛其实很高。


其带来的结果就是:

第一,最终未能成功找到仿真工程师工作的占1/4;

第二,找到了仿真工程师工作的1/4人里边有一大半都是“技术粗糙”+成长性较低的中低端技术型工作,也就是我的文章(【精】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共8602字,各行业通用))里描述的“后中台”类“伪中台”职业(非高级技术类岗位,以后台类重复性工作内容为主,而非深度参与创造和决策的高级技术型中台类工作内容为主);

第三,1/4从事了与工程仿真弱相关的职业;

第四,其余的1/4从事了完全不相关的职业。


备注

1. 第三和第四类职业不一定差,确切说就是,选了第三类和第四类职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的职业发展,并不比选了专业对口的第二类职业差。

2. 其中第三类,作为理工科+其他学科的复合背景参与仿真技术相关的职业,往往也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其他学科,特别是人文社科、纯商科等背景的学生难以企及的),

3. 其中第四类,我早就在复旦、上海交大(任特聘职业导师及客座教授)等高校以及各其他场合无数次得强调过,社会上大部分职业并不需要专业对口,且其中一大半连偏好专业对口都不存在。原因如下:


3.3 大学专业与就业对口相关性之底层原因

一、抛开学历和院校背景对就业的影响,单就大学专业所传授给我们学生的知识而言,绝大部分知识对绝大部分人的求职来说意义极其有限。

教科书里的理论知识,对今后从事学术研究、高精尖科研来说是重要且必要的,但对今后进入社会从事其他工作的、占大学生总体99%的人来说严重缺乏应用性价值。

P.S. 进入业界从事研发/开发/计算等看似技术型的职业当中,90%都是伪技术岗,不能把这些对号入座至此。

延伸参考:【精】读商业分析/数据分析对多数人而言「就业率不错,但发展堪忧」!(全文6113字)

二、大部分专业所学的教材及其中的知识(包括教学工作者),基本给不了大学生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因为其滞后性差不多在10年上下。

大学设立一个新专业,一个真正可能与社会需求匹配的高校专业,从立项到招生到正式运营,要经历产业界调研、技能与知识普适性研究、教育机构及资源结构评估、教材和教学计划开发、师资培训、教学教具研发、教学设备生产、部委/教委等各监管部门层层再立项再审批及经费拨发,前后最长可能需要10年多时间才能完成。

待10年时间一晃而过,敢问这样的从10多年前产业界提炼出来的专业知识,对于4年~6年后读完本科硕士毕业的大学生进入市场就业来说,对于用人端业界来说,意义还是剩多少?

所以,也不再说什么“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的误区和幻想了。

也再也不要再来咨询我“选什么专业以后毕业了能怎么怎么样了。

真的先把“专业与就业的关系”搞搞明白,再谈志愿、专业和大学该怎么规划吧!


再次强调,以上并无否认工程仿真技术类职业的价值和前景,只是希望更多学生看清“小蓝海”(当下以及近几年内,未来市场有持续变大的可能)和“高门槛”背后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的实际意义。


4. 工程仿真产业前景与职业选择

由上图可见,仿真模拟技术,覆盖工业产品从概念构想、理论设计与计算、试验与研发、制造与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在其他领域还涵盖辅助决策和模拟训练等重要功能),充分体现了该技术于现代工业制造领域的必要性。

合格的仿真技术可以帮助工业界从产品设计至终端生产制造过程中,大幅降低传统试错式实验的成本和时间,为实验环节提供更精准的针对性试错方向,大幅提升产品从0到1的研发效率。

在持续升级的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之下,尖端仿真技术也是我们加速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的产业转型升级,朝全球工业4.0进发的有力保障。


4.1 宏观产业趋势展望

1. 全球工业4.0大背景下,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技术进步赋能下,我国从传统制造朝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方向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

2. 全球芯片技术竞争加剧之格局下,仿真模拟技术作为芯片研发不可或缺核心技术之一,对我国全球竞争力突围升级的必要性。

3. 节能与新能源制造业,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技术对产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降本增效的优势及其必要性。

4. 高性能计算产业,仿真技术的应用场景是加速智能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前提。

5. 与大数据乃至AR/VR/AI/元宇宙行业未来发展的底层技术相关性较高,技能的可迁移性可观。


4.2 中观行业与市场分析

2021年仿真工程师在招岗位较2020年增长了94%,近两年招聘岗位激增,企业招聘需求不可谓不旺盛。但不同行业细分对人才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

不同行业的用人需求量影响我们的职业发展空间,其行业属性中的市场化程度高低也影响着我们职业发展于平台而言的依赖性。

换句话说,就是潜在的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经营不善、内部利益争斗、个人及家庭等原因)导致的换工作时的普适于市场的个人竞争力。


以仿真技术涵盖的十大行业的人才需求为例,参考上图,我通过红圈和红√对以上行业做了一定的标注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红圈代表劳动力市场需求排名靠前(大市场)的赛道;

*红√勾代表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域,对应的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平台依赖度低的行业。

*红圈和红√的交集在:

1. 新一代信息技术、2. 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3. 电力装备、4. 新材料领域

其中1的市场化程度包括市场总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最高,其脱离制造业也能服务于几乎所有其他行业,是其具备这样广阔的社会需求的核心原因。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有着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但用人需求并不突出,与传统汽车和传统能源行业从业者的基数有关,不少企业在内部进行升级转型,很大一部分人员在内部得到消化,另一部分通过跳槽也较易实现转型。不过随着未来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持续向前,该行业的就业机会向好的可持续性值得期待。


4.3 微观企业需求差异与个人职业选择比较

4.3.1 工作强度

民企(乙方)>民企(甲方)>央企国企(研究所)>外企(乙方)>外企(甲方)

4.3.2 就业与薪资

技术越领先、仿真标技术准越前沿、科技型企业基因越纯粹的公司对技术类人才越重视,提供的薪资待遇条件越高、发展空间也越大,但用人要求较高,在我国本土的就业机会较少;

传统大企业在仿真技术岗位的用人需求增长较慢,尤其是部分细分领域(如设备制造行业)对仿真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相对的竞争白热化持续,对口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竞争力持续走低,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越来越吃香;

中小公司普遍不够重视仿真,也有一些特别重视的中小企业,但受限于实验室配置的落后和所积累数据的量级,仿真类技术发挥空间和效率受限,做不出成绩影响收入。

4.3.3 岗位选择

除仿真工程师岗位外,弱相关的职业还包括产品设计、研发、项目管理、销售、实施、运维等。

其中研发岗的职业情况近似于仿真工程师,产品设计需要相关工业产品设计背景,其余几类职业分为偏前台的销售和项目管理,以及偏后台执行的实施与运维。

4.3.4 职业成长性

仿真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等技术岗,如果有过硬的技术、较高的天赋和持续学习的热情(是否是博士不是必要条件,但是大部分在该岗位上获得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人才身上的最常见的表征之一),那么职业发展空间巨大,薪资回报可观,相反,则成为上文提及的“伪中台”可能性极高,职业成长性堪忧。

后台类职业成长性最低,这边不做展开。而前台类职业成长性平均而言并不高,但存在有机会获得不亚于高级技术性中台类工程师岗的成长,这主要是由于前台销售性质的职业的普遍难度和不确定性导致的(多数人难以胜任,少数人勉强合格,极少数人出类拔萃)。

值得一提的是:

1. 该领域的技术壁垒偏高,无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极难从事项目经理和实施类工作,专业对口背景的学生更有机会在偏前台类岗位上脱颖而出。

2. 行业市场规模越小、市场化程度越低(航空航天和军工等行业是典型代表,其余行业情况各异,请参考4.2的图)则前中后台所有岗位的职业发展也越不乐观,薪资待遇方面随企业效益而定,多数情况下并不算低,但与之相应的工作强度一般都较高。(坊间称之为拿命换钱,性价比甚至不如IT行业程序员)

4.3.5 行业选择与技能可迁移性

前中后台中尤其中台,其次是前台类岗位的行业属性上,垂直性较强,但拓展性和对个人职业发展而言的可迁移性较弱,我们建议学生在起步时就应考虑好行业选择的问题。

比如说,与生物化学相关的材料、医药、医疗设备等行业,作为一组,如果从事仿真技术相关职业,大概率只能在职业发展跳槽朝这个大类领域做考虑。

同样的,一毕业就进入机械等设备制造业,则大多只能在以上图中2~8行业发展,跨至9和10的难度较大,跨至1的难度最大。

数字化行业及就业是当下的另一个“未来之星”,之后的文章我会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职业做分析和推荐,仿真技术在信息技术产业里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于甲骨文、SAP等企业中参与数字化技术和软件、数字化转型咨询等业务的交叉机会也不少,该行业还具有“市场程度较高”(对无社会背景的普通人来说成长空间更大、发展机会更公平)。但如果在职业起步就选择的是上图2~10行业,工作若干年后再想切入该行业,可行性往往都非常低。


5. 全文小结

工程仿真技术及相关职业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未来前景,但并不具备足够大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其实际的隐性门槛比IT行业程序员普遍来得高不少,能够着隐性门槛的情况下从事高级技术型中台类工作,薪资和发展均属全社会全职业中中高至高水平。

如果我们确实符合高级技术型中台的人才定位模板(根据我们的职业规划理论,在性格、职业观、天赋和兴趣方面有10多个维度的考量标准,感兴趣可以学习【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专注于该方向上垂直积累,大部分情况下优先考虑完成强相关的博士研究生深造,小部分情况下(如自身天赋异禀,以更短的时间获得了远超同龄人的技术能力成长)完成硕士研究生深造的基础上,值得长期深耕。

如果并适合满足高级技术型中台人才的发展定位,同时对仿真技术和行业依然有较不错的兴趣,依然可以通过从事偏前台的职业来保障自身的职业发展具备足够的可成长上限。

事实上,任何非夕阳的、市场化程度足够充分的赛道里,能从事好前台类职业的发展上限往往还有机会超过高级技术型职业。(连接人产生的总社会价值超过个人技术输出的价值时。)

工作强度方面,若不能进入技术标准和理念足够前沿的科技型头部企业,那么工作的高强度和相应的收入与成长回报之间,往往难成正比。做个直观的比较就是,“性价比”低于IT行业技术类职业。

6. 其他内容推荐

【精】计算机=新天坑?CS专业避坑指南(全文共5080字)

【精】失去应届生身份后,该怎么找工作?(全文共7489字)

【精】AI时代80%职业受影响?智力型职业更易失业?(全文10782字)

【精】藤校留学8年花268 万,毕业4年月入1.2万?(本文共5337字)

震惊,微软深夜发布!10亿打工人噩梦?!GPT-4 Office办公软件王炸Microsoft 365 Copilot问世!

【精】ChatGPT来势汹汹,从教育入手该如何应对?(全文共7856字)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高清版)上篇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高清版)下篇

【精】大学为何频繁撤销专业?因为教的知识“没用”!(全文共5731字)

【精】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共8602字,各行业通用)

【精】读商业分析/数据分析对多数人而言「就业率不错,但发展堪忧」!(全文6113字)

7. 系统学习职业规划

书籍:《知己知彼:职业定位、规划与发展》22.8万字,上海大学出版社

936分钟67节职业规划系统课程(入口 ↓ )

【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

相比以上我出版的书籍,更推荐课程《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理由是——

1.书籍出版在审核过程中我提交的28万字初稿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被编辑和监管部门删减为22万字,很多话我在书中以文字不能写&出版的,课程里毫无保留都说了;2.时效性上课程比书要强很多;3.课程内容里是书籍的7~8倍,《知己知彼》主要提供最底层的职业定位、规划和发展的方法论,但未对外部认知(产业、平台、职能、模式)做展开,《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67节936分钟课程中除了将职业定位和规划方法论讲得更细致外,还详细展开了外部认知的部分。

------THE END------

如果您有关于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出国留学等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chsw37咨询。


本文作者:陈思炜

  • 知乎大V(职业规划与留学全国头部意见领袖),百万粉丝教育IP&KOL

  • 国际教育与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创业企业家,15年+行业经验,11年+创业经验,现任全国5家教育机构董事及战略顾问

  • 职业规划1v1案例3600+/时长7000小时+/生涯教育课及培训时长8000小时

  •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最年轻入会会员)、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2015被授予)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特聘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及客座教授(均于2016年起)

  • 三本畅销书作者《方向的力量》(2014年出版22万字)《方向的力量 修订版》(2018年出版33万字)《知己知彼》(2021年出版23万字)

  • 曾全职供职迪拜世界资本(主权基金PE)/全球九大投行瑞银(UBS投行)/平安银行总行行长助理

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
  • 从业15年创业11年来始终专注美英港澳为主方向的研究生申请,770+成功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占250+,全程+文书占110+

  • 所带学生近90%被美国综排前20名校录取、近80%的学生被US NEWS美国综排前10的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

  • 截止至2023Fall申请季,已累计助100多位本科背景或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22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大/芝大/宾大/牛津/剑桥等(含二本进哈佛2例/耶鲁6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己职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